【博学笃行读音】“博学笃行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学术或品德上的修养。它出自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虽然“博学笃行”并非直接出自该篇,但其精神内涵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。
下面是对“博学笃行”这一词语的详细解读,包括其含义、出处、读音及用法等。
一、词语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词语 | 博学笃行 |
读音 | bó xué dǔ xíng |
含义 | 博学:广泛学习;笃行:坚定地实践。指既要广泛学习,又要切实实践。 |
出处 | 虽非直接出自经典,但其精神源自《礼记·大学》中“大学之道”的理念。 |
用法 | 常用于鼓励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进取,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 |
适用场景 | 教育、个人修养、学术研究等领域。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博学”指的是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,不局限于某一领域,强调知识的广度。“笃行”则强调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,做到知行合一。两者结合,体现了儒家对学者的要求——不仅要博学多闻,更要身体力行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博学笃行”常被用来激励学生或研究人员,倡导一种既重视知识积累,又注重实际应用的学习态度。
三、读音说明
- 博(bó):第一声,意为“宽广、丰富”。
- 学(xué):第二声,意为“学习、学问”。
- 笃(dǔ):第三声,意为“忠实、坚定”。
- 行(xíng):第二声,意为“行为、实行”。
注意:“笃”字在日常使用中较为少见,发音易误读为“dú”,但正确读音是“dǔ”。
四、常见误区
1. 读音错误:如将“笃”误读为“dú”,需特别注意。
2. 理解偏差:有人误以为“博学笃行”仅指“多读书”,而忽略了“笃行”的实践意义。
3. 使用不当:在正式场合中应避免随意替换为“勤学苦练”等近义词,以保持原意的准确性。
五、结语
“博学笃行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人生态度。它提醒我们,真正的学问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,更是生活中不断实践与反思的过程。只有将“博学”与“笃行”结合起来,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与价值创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