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七哀诗三首全文】《七哀诗》是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所作的三首五言诗,属于“七哀”题材的代表作品。这些诗以悲悯的情感描绘了战乱、离别与人生无常,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。以下是对这三首诗的总结,并附上文字加表格的形式展示。
一、
1. 《七哀诗·其一》
本诗以“西京乱无象,豺虎方遘患”开篇,描述了汉末长安动乱、群雄割据的局面。诗人通过“出门无所见,白骨蔽平原”的描写,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惨状,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。
2. 《七哀诗·其二》
此诗以“荆扬二州士,徙役非一端”起笔,讲述战乱中百姓被迫迁徙、流离失所的痛苦。诗人借“孤雁飞南游,游子思故乡”的意象,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,也反映出战乱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巨大冲击。
3. 《七哀诗·其三》
这首诗以“我欲追馨香,感怆固无益”开头,表达出诗人面对国难时的无力感。诗中通过对“高台多悲风,朝日照北林”的描写,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,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无奈。
二、表格对比
诗篇 | 首句 | 内容主题 | 情感基调 | 艺术特色 |
其一 | 西京乱无象,豺虎方遘患 | 战乱、人民苦难 | 悲愤、沉痛 | 直接描写现实,语言质朴 |
其二 | 荆扬二州士,徙役非一端 | 战争导致的流离失所 | 忧伤、思乡 | 借景抒情,意象鲜明 |
其三 | 我欲追馨香,感怆固无益 | 国难当头的无奈 | 苍凉、忧郁 | 意境深远,情感含蓄 |
三、结语
王粲的《七哀诗三首》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,更是对时代背景的真实记录。它以简洁的语言、深刻的思想,揭示了乱世中人们的苦难与无奈,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。通过阅读这些诗作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末社会的动荡与文人的情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