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孟母断织译文】《孟母断织》是出自《列女传》中的一则故事,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教育儿子勤奋学习、不半途而废,用“断织”这一行为来警示孟子的故事。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家庭教育的智慧与严厉,也展现了母亲对子女成长的深切关怀。
一、故事总结
孟子小时候读书不够专心,常常中途逃学。他的母亲看到后非常担忧,于是用“断织”来比喻学习不能半途而废。她告诉孟子:“织布如果中途断了线,就无法完成整匹布;学习如果中途放弃,也无法成就学问。”孟子深受触动,从此发奋苦读,最终成为一代大儒。
这个故事强调了坚持与毅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,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母亲在教育孩子时所采取的智慧方式。
二、译文对照表
| 原文 | 译文 |
| 孟子之少也,既学而不好业。 | 孟子年少时,学习却不专心。 |
| 其母曰:“吾执机杼,不令其辍也。” | 她的母亲说:“我握着织布机,不让它停止。” |
| 孟子问其故,母曰:“织而不辍,必成一匹。” | 孟子问原因,母亲说:“织布不停止,一定能织成一匹布。” |
| “今子学而不终,其如织乎?” | “你现在学习却半途而废,这和织布有什么不同呢?” |
| 孟子惧,乃勤学。 | 孟子感到害怕,于是开始勤奋学习。 |
三、启示与意义
1. 坚持的重要性:学习如同织布,必须持续不断,才能有所成就。
2. 教育方式的启发:孟母没有用责骂,而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孟子,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智慧。
3. 母爱的深远影响: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,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四、结语
《孟母断织》虽是一则古老的故事,但其蕴含的道理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唯有坚持不懈,才能实现理想。同时,也让我们更加敬重那些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默默付出、用心良苦的母亲们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