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威仪来源哪首诗】“威仪”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庄重、严肃和气度,多用于古代礼仪或对人物的赞美。那么,“威仪”一词究竟出自哪首诗呢?本文将从古籍中梳理相关出处,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。
一、
“威仪”一词最早见于《诗经》,在《诗经·小雅》中多次出现,用来描述君子的举止端庄、风度翩翩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句是“威仪棣棣,不可选也”,表达了对君子仪表和行为的赞美。
此外,在《诗经·大雅》中也有类似表达,如“济济跄跄,絜尔位,不参其容”,同样体现了对威仪的重视。这些诗句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推崇,也奠定了“威仪”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。
二、威仪出处一览表
| 诗篇名称 | 出处原文 | 解释说明 |
| 《诗经·小雅·湛露》 | “威仪棣棣,不可选也。” | 描述君子的庄重与威严,不可轻视。 |
| 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 | 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四牡騑騑,六辔如组。” | 虽未直接使用“威仪”,但强调了君子的高洁与仪态。 |
| 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 | “济济跄跄,絜尔位,不参其容。” | 表达对贤人威仪的赞美,强调其行为端正。 |
| 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 | “慎尔出话,敬尔威仪。” | 强调言语与举止都应庄重得体,体现威仪。 |
三、结语
“威仪”作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概念,不仅出现在诗歌中,更广泛应用于礼仪、政治和道德教育中。从《诗经》开始,这种对人格气质的追求一直延续至今,成为衡量一个人修养的重要标准。
通过以上整理可以看出,“威仪”一词最早出自《诗经·小雅》,并在此后多个篇章中被反复提及和使用,体现出古人对君子风范的高度重视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