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辘轳汉语大词典】“辘轳”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。它不仅是一个日常用语,更承载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生活经验。本文将对“辘轳”一词进行简要总结,并结合《汉语大词典》的内容,以表格形式呈现其释义、出处及用法。
一、
“辘轳”原指一种用于井边提水的工具,形状类似轮轴,通过人力或畜力转动,使水桶上下运动。随着语言的发展,“辘轳”逐渐引申为象征反复、循环的动作或状态,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时间流逝、命运轮回等抽象概念。
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,“辘轳”被列为常用词汇,其释义包括:
1. 本义:井上汲水的工具。
2. 引申义:比喻反复、循环的动作或状态。
3. 文学意象:常用于诗词中,表达思念、孤独、时光流转等情感。
此外,“辘轳”在不同方言中也有不同的使用方式,但在普通话中已被广泛接受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读音 | 释义 | 出处 | 用法示例 |
辘轳 | lù lú | 井上汲水的工具,形似轮轴,可旋转升降水桶 | 《说文解字》 | “辘轳转而水自升。” |
辘轳 | lù lú | 比喻反复、循环的动作或状态 | 《汉语大词典》 | “人生如辘轳,周而复始。” |
辘轳 | lù lú | 在文学中象征时间流逝或命运轮回 | 古诗词(如李商隐诗) | “辘轳声中梦难醒。” |
辘轳 | lù lú | 方言中有时也指转动的机械装置 | 地方文献 | “他家有台辘轳车,用来磨豆子。” |
三、结语
“辘轳”作为汉语中的一个传统词汇,不仅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,也在文学中发挥了重要的象征作用。通过对《汉语大词典》的梳理可以看出,这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和文化意义。无论是从实用角度还是文学角度,“辘轳”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与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