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青黄不接的基础意思是什么】“青黄不接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某种资源或状态在时间上的断层,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,用来形容新旧作物交替期间出现的短缺现象。这个成语不仅具有具体的农业含义,也常被引申为经济、生活、工作等方面出现的暂时性困难。
一、基础意思总结
“青黄不接”字面意思是“青色的(未成熟的)庄稼还未成熟,黄色的(已成熟的)庄稼已经收割”,因此在两者之间会出现一段粮食不足的时期。在现代语境中,它多用来比喻新旧事物交替时的空档期,特别是在资源、收入、供应等方面出现的暂时性短缺或断档。
二、详细解释与引申义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岁饥则谷贵,岁丰则谷贱;若年谷不登,民多流散,仓廪空虚,青黄不接。” |
字面意思 | 青色的庄稼(未成熟)还未收获,黄色的庄稼(已成熟)已经收割完毕,导致粮食短缺。 |
实际应用 | 常用于农业、经济、生活等场景,表示某一阶段资源不足或供应中断。 |
引申义 | 1. 指经济或生活上出现暂时性的困难。 2. 比喻新旧交替时的空档期,如工作交接、政策更替等。 3. 在管理或组织中,指人员、资源、计划之间的衔接出现问题。 |
三、使用示例
- 农业方面:今年由于天气原因,小麦还没成熟,水稻又已经收割了,出现了“青黄不接”的情况。
- 经济方面:公司正在调整业务结构,新项目尚未落地,老项目已经结束,正处于“青黄不接”的阶段。
- 生活方面:刚换工作后,工资还没到账,而之前的收入已经用完,真是“青黄不接”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青黄不接”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- 使用时需注意上下文,避免误解为字面意义上的“颜色不接”。
- 可以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,强调的是“断档”和“过渡期”的概念。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青黄不接”虽然源自农业背景,但在现代社会中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,成为描述阶段性问题的一个重要表达方式。理解其本义和引申义,有助于我们在不同语境中准确使用这一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