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今大道既隐原文及翻译今大道既隐原文及翻译是什么】一、总结说明
“今大道既隐”出自《礼记·礼运》篇,是儒家经典中关于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对比的重要段落。文中通过描述“大同”与“小康”的不同状态,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。
本文将从原文出发,提供其准确的白话翻译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原文与译文的对应关系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内容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白话翻译 |
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 | 当大道施行的时候,天下是公共的。选拔有德才的人,讲求诚信,和睦相处。 |
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;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。 | 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亲人,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;让老人有善终,壮年人有贡献,小孩有成长,鳏夫、寡妇、孤儿、残疾人等都能得到供养。 |
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 | 因此,阴谋诡计不会兴起,盗窃和暴乱也不会发生,所以外面的门不用关,这就是所谓的“大同”社会。 |
今大道既隐,天下为家。各亲其亲,各子其子,货力为己;大人世及以为礼,城郭沟池以为固,礼义以为纪。 | 现在大道已经隐去,天下成了私有的。人们只亲近自己的亲人,只疼爱自己的子女,财物和力量都为自己所有;贵族世代相传成为制度,城墙沟渠作为防御,礼义作为纲纪。 |
以正君臣,以笃父子,以睦兄弟,以和夫妇,以孝于亲,以信修辞,以劝百工,以役刑罚。 | 用来端正君臣关系,加深父子之情,和睦兄弟,协调夫妻,孝顺父母,讲究信用,鼓励百官,施用刑罚。 |
夫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 | 因此,阴谋诡计不会兴起,盗窃和暴乱也不会发生,所以外面的门不用关,这就是所谓的“大同”。 |
> 注:最后一句重复出现,可能是文本流传过程中的笔误或强调。
三、内容解析
“今大道既隐”这段文字,是对社会形态的一种哲学性划分。它把社会分为两种状态:
- “大同”:理想社会,人人平等,无私奉献,和谐共处。
- “小康”:现实社会,私有制盛行,等级分明,制度约束。
作者通过对这两种状态的对比,表达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,同时也反映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判。
四、结语
“今大道既隐”不仅是对古代社会结构的描述,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,不应忽视精神层面的建设与社会公平的实现。
通过原文与翻译的结合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对理想社会的构想,也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历史参考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《礼记·礼运》的其他篇章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