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黄发垂髫意思】“黄发垂髫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老年人和儿童的外貌特征,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。这个词语出自《桃花源记》: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”用来形容一个理想化、和谐共处的社会景象,其中既有年长者也有孩童,体现出一种自然、安详的生活状态。
一、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黄发垂髫 |
出处 | 《桃花源记》(陶渊明) |
字面意思 | 黄发:老人头发变白或发黄;垂髫:小孩下垂的头发 |
引申意义 | 形容老人与儿童共处的和谐社会景象 |
使用场景 | 文学描写、历史叙述、表达理想生活状态等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黄发”指的是老年人的头发,因年岁增长,头发逐渐变白或泛黄,因此用“黄发”代指老人。“垂髫”则是指小孩的头发,古代儿童不束发,头发自然下垂,故称“垂髫”。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,形成了一种对比鲜明但又和谐的画面,常用来描绘一个没有压迫、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世界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黄发垂髫”虽然不再常用作日常口语,但在文学作品、历史文章或文化研究中仍具有重要意义。它不仅是一种形象的描写,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三、使用示例
- 文学作品:如《桃花源记》中,通过“黄发垂髫”的描写,展现出一个与世隔绝、自给自足的理想社会。
- 文化研究:学者在分析古代社会结构时,常引用“黄发垂髫”来说明当时社会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包容与尊重。
- 教育场景:教师在讲解古文时,会用“黄发垂髫”作为例子,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汉语中的比喻手法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黄发垂髫”属于书面语,不适合用于日常对话。
- 在写作中使用时,需结合上下文,避免断章取义。
- 此成语多用于正面、积极的语境,较少用于讽刺或批评。
五、总结
“黄发垂髫”是汉语中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,既是对老年人与儿童外貌的生动描写,也象征着一种理想化的社会图景。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意象,也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和谐、自然与生活的深刻体现。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境与文化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