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米格17在中国叫什么】“米格17在中国叫什么”是许多对航空历史感兴趣的人常问的问题。米格-17(Mig-17)是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一种喷气式战斗机,它在冷战时期广泛用于多个国家的空军。那么,在中国,这款战机被称为什么呢?下面将通过总结和表格的方式,为大家详细解答。
一、总结
米格-17是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初设计制造的一种中型喷气式战斗机,属于米格系列中的重要机型之一。该机以其良好的机动性和可靠性著称,曾广泛出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。
在中国,米格-17被引进并进行了本土化改进,其正式名称为“歼-5”。这是中国在仿制苏联米格-17基础上自行生产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,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从仿制走向自主发展的关键一步。
此外,中国还基于米格-17的设计理念,发展出了多种改进型号,如“歼-5甲”、“歼-5乙”等,进一步提升了性能。
二、表格对比
| 项目 | 苏联名称 | 中国名称 | 说明 |
| 飞机型号 | 米格-17 | 歼-5 | 中国仿制型号 |
| 研制国家 | 苏联 | 中国 | 中国在苏联基础上进行仿制 |
| 研制时间 | 1950年 | 1956年 | 中国于1956年开始批量生产 |
| 用途 | 战斗机 | 战斗机 | 主要用于空战 |
| 特点 | 高机动性、高爬升率 | 机动性强、结构简单 | 中国改进后更适应本土作战需求 |
| 后续发展 | 无直接后续型号 | 歼-5甲、歼-5乙等 | 中国在此基础上进行多代改进 |
三、结语
总的来说,米格-17在中国被称为“歼-5”,它是我国航空工业早期的重要成果之一。通过仿制和改进,中国不仅掌握了喷气式战斗机的制造技术,也为后来的航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了解这一段历史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脉络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