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敏而好学下一句】一、
“敏而好学”出自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’”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在做事上要敏捷,在言语上要谨慎,并且能够向有道德的人学习,从而端正自己,这就是“好学”的表现。
但很多人在引用时,常常将“敏而好学”单独拿出来使用,却忽略了其完整出处和上下文。实际上,“敏而好学”是孔子对“好学”这一品质的进一步解释,它不仅仅是勤奋学习,更是一种品德修养的体现。
在日常生活中,“敏而好学”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聪明又热爱学习,善于思考,乐于求知。然而,如果只停留在字面意思,而不理解其背后的儒家思想,就容易误解为仅仅“聪明+爱学”,忽略了“慎于言”与“就有道而正焉”的重要性。
因此,了解“敏而好学”的完整背景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,并将其应用到现代的学习与做人中。
二、表格展示:
| 项目 | 内容 |
| 出处 | 《论语·公冶长》 |
| 原文 | “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 |
| 翻译 | 做事敏捷,说话谨慎,能向有德之人学习并纠正自己,这就叫做好学。 |
| 含义 | 不仅指勤奋学习,还强调品德修养与言行一致。 |
| 常用引申义 | 形容人聪明、好学、善于思考。 |
| 注意事项 | 避免片面理解,应结合儒家思想全面认识“好学”的内涵。 |
| 现代意义 | 鼓励人们在学习的同时注重品德培养与自我反省。 |
三、结语:
“敏而好学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成语,它承载着深刻的儒家思想。理解它的完整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学习与生活中做到“知行合一”,既追求知识的积累,也不忘道德的修养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