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焚琴煮鹤的意思简单介绍】“焚琴煮鹤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源自古代的典故,用来形容对美好的事物或珍贵的东西进行破坏或浪费的行为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懂得珍惜、反而糟蹋美好事物的人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焚琴煮鹤 |
拼音 | fén qín zhǔ hè |
出处 | 出自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 |
含义 | 把琴当柴火烧,煮鹤吃,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,不识其价值 |
用法 | 多用于批评他人对美好事物的破坏行为 |
情感色彩 | 贬义词 |
二、出处与典故
“焚琴煮鹤”最早见于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,讲的是东晋时期,有一位名叫王导的名士,他有一个爱好,喜欢听人弹琴。有一次,一位乐师为他弹奏了一曲,王导却在旁边大笑,并说:“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?”后来有人将琴烧掉,把鹤煮了,认为这是“焚琴煮鹤”,即浪费了珍贵之物。
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存在争议,但“焚琴煮鹤”作为成语,逐渐被广泛使用,成为一种讽刺和批评的表达方式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珍珠投暗、暴殄天物、毁玉伤锦 |
反义词 | 爱惜珍重、爱护有加、倍加珍惜 |
四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文学创作中:作家在描写人物时,可能会用“焚琴煮鹤”来形容某人对艺术作品的不尊重。
2. 日常生活中:朋友之间开玩笑时,可以说“你这不是焚琴煮鹤吗?这么好的书你居然撕了!”
3. 教育场合:老师可以借此提醒学生要珍惜学习资源,不要随意浪费。
五、总结
“焚琴煮鹤”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的成语,强调的是对美好事物的破坏行为。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,更是一种文化观念的体现,提醒人们要懂得欣赏与保护有价值的事物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种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,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和反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