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知识 >

民不聊生的意思是什么

2025-10-02 22:29:16

问题描述:

民不聊生的意思是什么,有没有人能看懂这题?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02 22:29:16

民不聊生的意思是什么】“民不聊生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社会动荡、人民生活极度困苦的状态。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对民生状况的描述,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。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和总结。

一、成语释义

民不聊生:意思是百姓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,形容社会混乱、经济崩溃,人民生活极其艰难,甚至到了连基本生存都难以保障的地步。

- 民:指百姓、人民。

- 不聊生:即“无法维持生活”。

二、出处与用法

项目 内容
出处 最早见于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民不聊生,而国亦不可久。”
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,尤其在历史、文学或评论中使用,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或批判。
情感色彩 贬义词,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,反映社会问题严重。
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
类别 成语
近义词 民不暇给、生灵涂炭、饥寒交迫
反义词 国泰民安、安居乐业、丰衣足食

四、现实意义与使用场景

在现代社会,“民不聊生”虽然不再常见于日常口语,但在一些新闻报道、历史分析或文学作品中仍被用来形容某些地区或国家因战争、经济危机、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的人民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。

例如:

- 战争爆发后,部分地区出现“民不聊生”的现象。

- 经济衰退时期,部分群体陷入“民不聊生”的困境。

五、总结

“民不聊生”是一个形象生动、情感强烈的成语,表达了对人民生活苦难的深切关注。它不仅是一个历史词汇,也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关注社会公平与民生福祉。

项目 内容
成语 民不聊生
含义 百姓无法维持基本生活,形容生活极度困苦
出处 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用法 书面语,多用于批评或描述社会问题
情感 贬义
近义词 生灵涂炭、饥寒交迫
反义词 国泰民安、安居乐业
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民不聊生”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,更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刻反思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