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登楼杜甫诗歌鉴赏】《登楼》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,全诗通过描绘诗人登上高楼所见的景象,抒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。这首诗语言凝练、意境深远,是杜甫晚年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。
一、诗歌
《登楼》全文如下:
> 花近高楼伤客心,万方多难此登临。
> 锦江春色来天地,玉垒浮云变古今。
> 北极朝廷终不改,西山寇盗莫相侵。
> 可怜后主还祠庙,日暮聊为梁父吟。
这首诗写于杜甫流寓成都期间,当时国家正处于战乱之中,杜甫虽身处蜀地,仍心系国家安危。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,也有对时局的忧虑,情感深沉,思想深刻。
二、诗歌鉴赏要点总结
鉴赏点 | 内容说明 |
主题思想 |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,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。 |
艺术特色 | 语言凝练,意象丰富,情景交融,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。 |
结构特点 | 七言律诗,对仗工整,节奏鲜明,层次分明。 |
用典手法 | 如“北辰”“西山”等意象,暗含对朝廷和敌人的态度。 |
情感表达 | 感伤中带有忧国情怀,体现了杜甫“诗史”的风格。 |
历史背景 | 写于唐末战乱时期,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。 |
三、诗歌赏析
杜甫在《登楼》中以“花近高楼伤客心”起笔,看似写景,实则借景抒情,表达了诗人面对繁华景象却内心凄凉的情感。接着“万方多难此登临”,直接点明了当时国家的局势,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。
“锦江春色来天地,玉垒浮云变古今”两句,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,暗示时间流逝与世事变迁,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哲理性。
最后两句“可怜后主还祠庙,日暮聊为梁父吟”,借用历史人物和典故,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,情感深沉,余韵悠长。
四、结语
《登楼》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抒发,更是时代风云的缩影。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,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诗歌艺术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