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副其实的意思】“名副其实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名声与实际相符,即外在的名称与内在的实质一致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“名”与“实”的统一,表示某人或某物不仅有好的名声,而且确实具备相应的实力或品质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名 | 声誉、称号、名字 |
副 | 匹配、符合 |
实 | 实际、真实情况、本质 |
整体意思:指一个名字或称号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,不是虚有其名,而是真正具备相应的条件或能力。
二、来源与用法
“名副其实”最早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夫名不副实,其害大矣。”意思是如果名声和实际不符,危害很大。后来逐渐演变为今天我们常用的成语。
常见用法:
- 形容人:如“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专家。”
- 形容事物:如“这家餐厅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天堂。”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名不虚传、货真价实、实至名归 |
反义词 | 虚有其表、名不副实、徒有其名 |
四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工作场合 | 这位经理是名副其实的业务能手,业绩一直领先。 |
教育领域 | 这所大学是名副其实的学术高地,科研实力雄厚。 |
日常生活 | 这家店的服务是名副其实的周到,顾客满意度很高。 |
五、注意事项
1. “名副其实”强调的是“名”与“实”的一致性,不能单独用来形容“名”或“实”。
2. 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或搭配不当。
3. 该成语多用于褒义,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认可和肯定。
六、总结
“名副其实”是一个表达真实与名誉相符的成语,常用于赞美或评价。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简洁性,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“真实”与“声誉”关系的重视。在日常交流中,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说服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