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杜甫丽人行原文翻译及赏析】一、文章总结
杜甫的《丽人行》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诗作,创作于唐代天宝年间。该诗通过描写杨贵妃姐妹的奢华生活,揭露了当时权贵阶层的腐败与奢靡,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。
全诗语言华丽,结构严谨,意象丰富,是杜甫“诗史”风格的典型代表。通过对比手法,诗人将贵族的骄奢与百姓的艰辛形成鲜明对照,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意味和现实批判性。
二、原文、翻译与赏析表格
内容 | 原文 | 翻译 | 赏析 |
第一段 | 三月三日天气新,长安水边多丽人。 | 三月三日春光明媚,长安城外水边有许多美丽的女子。 | 开篇点明时节和地点,描绘出一幅春日游春的繁华景象,为后文的奢靡生活做铺垫。 |
玉肌半醉红妆湿,公子王孙不相识。 | 她们肌肤如玉,微醉时红妆沾湿,公子王孙也认不出她们是谁。 | 描写女子美貌与娇艳,暗示其身份高贵,但又含蓄地指出她们的虚荣与浮华。 | |
第二段 | 绛纱帐里春风暖,罗衣轻透体纤纤。 | 绛色纱帐中春风温暖,轻薄的罗衣隐约透出纤细的身姿。 | 进一步描绘贵妇的奢华生活,突出她们的娇美与富贵。 |
长安水边多丽人,美人红妆照花枝。 | 长安水边有很多美丽的女子,她们的红妆映照着花枝。 | 再次渲染美丽与热闹的氛围,营造出一种浮华的宫廷生活场景。 | |
第三段 | 梨园弟子白发新,椒房阿监青娥老。 | 梨园乐师头发已白,椒房宫女青春已逝。 | 对比昔日的辉煌与现在的衰老,暗含时光流逝与盛极必衰的哲理。 |
赤墀之下立千官,金吾卫士列两边。 | 在皇宫前站立着众多官员,金吾卫士整齐排列在两侧。 | 展现朝廷的威严与秩序,侧面反映权力的集中与统治的稳固。 | |
第四段 | 吾闻汉家宫殿今何在?烟尘遮蔽帝王陵。 | 我听说汉朝的宫殿如今在哪里?战火与尘土遮蔽了帝王的陵墓。 | 引用历史典故,表达对盛世不再的感慨,带有强烈的怀古与忧国情绪。 |
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 | 朱漆大门内酒肉飘香,路上却有饿死的人。 | 通过鲜明对比,揭示社会贫富差距的严重,体现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。 |
三、结语
杜甫的《丽人行》不仅是对唐代上层社会奢靡生活的生动描绘,更是对社会不公与政治腐败的深刻批判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强烈的情感,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,展现了其作为“诗圣”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。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更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。